南平绿色发展富有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二十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9-26 08:05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既定发展目标,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绿色发展富有成效

一、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向好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加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7.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2013-2016年,年均增长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4.24亿元,增长6.7%(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55.66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1.19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产比例由2012年末的23.642.633.8调整为2016年的22.142.135.8,一产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2.0个百分点,发展重心由第一、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2016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009元,比上年增长5.9%。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19.26亿元和82.97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收27.21亿元和23.79亿元,年均增长分别6.7%和8.8%,可用财力明显增加。从收入情况看,税收收入占比下降,非税收入占比提高。2016年,全市税收收入50.89亿元,比2012年增收3.34亿元;非税收入32.09亿元,比2012年增收20.45亿元。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的19.7%提高到38.7%,税收收入由2012年的80.3%下降到2016年的61.3%。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发挥农业大市优势,农业生产稳居全省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2013年突破400亿元后,于2016年突破500亿元。201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55.03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4.9%,比全省的年均增速快0.8个百分点。农业内部结构继续调优,农、林、牧、渔四业比重由2012年48.619.322.56.2调整为2016年的45.615.430.45.4;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2012年的57.742.3调整为2016年的56.643.3。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粮食亩产2012年的379公斤提高2016年的386公斤,粮食产量由2012年的141.09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143.24万吨,粮食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0%以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主要农副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增势较好。2016年,全市出栏生猪216.14万头,比上年增长3.7%;出栏家禽4.00亿只,增长4.1%;茶叶产量7.07万吨,增长4.0%;肉类产量73.04万吨,增长7.3%;禽蛋产量5.16万吨,增长8.7%;奶类产量10.37万吨,增长5.3%;水产品产量12.56万吨,增长4.1%。林业生产保持平稳。2016年,全年商品材产量155.7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毛竹产量15291万根,增长1.0%;篙竹产量4579万根,下降0.6%。

(三)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100家,比2012年增加214家;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9.84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739.42亿元,年均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68.28亿元,比2012年增加726.62亿元,年均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6.63亿元,比2012年增加159.26亿元,年均增长10.4%。亿元企业大幅增多,产值超5亿元企业2016年达50家,比2012年末多20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17家,比2012年末多5家。重点产业增势良好,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竹加工、新型轻纺、生物产业、文化创意等六大重点产业累计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72.7%。市本级三大工业园区南平工业园区、闽北经济开发区和荣华山组团实现较快增长,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7.8%。

(四)第三产业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2016年,第三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5.8%,比2012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从2012年的2.6%提高到2016年的3.0%。随着商业、旅游、金融、邮政通讯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服务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贸易、旅游、信息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68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6%;共接待旅游人数3441.72万人,是2012年的1.8倍,实现旅游收入463.57亿元,是2012年的2.1倍;邮电业务总量67.11亿元,是2012年的3.1倍;互联网用户数249.9万人次,是2012年的5.54倍。

(五)投资结构总体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于2013年突破1000亿元,累计突破6000亿元,年均增长18.0%。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4.40亿元,其中,项目投资1536.60亿元,投资总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90%。覆盖全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落地。2016年,龙浦、宁武、松建、京台、邵光、延顺等6条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南平联络线、顺邵高速正在加快建设,全市建成、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一千多公里,通车总里程居全省首位,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合福高铁南平段、向莆铁路南平连接线建成通车,南三龙、衢宁铁路开工建设,南平进入“高铁时代”。2016年,武夷山民航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5.57万人次,邮货吞吐量867.6吨。武夷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全面竣工,武夷山新机场选址正式获批。

(六)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南平持续创新引资机制,以重大展会为平台,以引进龙头项目和项目组团为突破口,以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为着力点,围绕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赴北京、深圳、澳门等地,开展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积极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成功举办“11·16”茶博会,引进武夷新区万达文旅综合体、中国人寿国寿嘉园、大容量动力锂电池、邵武肉牛良种繁育加工等重大项目。2013-2016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3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79亿美元。其中2016年引进投资亿以上签约项目203总投资719亿元。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并重,投资2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新开工274个。

(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2013-2016年,农村居民增收步伐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2235元增加到2016年的27818元,年均增长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893元增加到13331元,年均增长10.5%。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68.67亿元,比2012年增加577.06亿元,年均增长12.2%。同时,居民消费习惯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居民消费支出也向多元化转变,文教、娱乐、旅游、医疗等消费支出比重逐步上升。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03元,是2012年的1.3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87元,是2012年的1.6倍。其中,文教、娱乐、医疗支出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12年的14.5%上升到16.3%,占乡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12年的13.2%上升到16.4%。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四年来,南平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生育等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推进养老、医疗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2016年,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51.07万人,参保率达99.6%;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6.6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参保7.8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6.49万人;医疗卫生床位数由2012年的12571张增加到2016年的16212张,人均床位数由0.48张提高到0.61张。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比例由2012年的9.9%提高至2016年的11.3%。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6年,提前一年全面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和教育“双高普九”工作;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所一级达标高中的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支持武夷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同时,教育支出显著提高,教育惠民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16年全市教育支出46.31亿元,比2012年提高15.77亿元;发放中职助学金近300万元,惠及2973名学生;核拨免学费资金2482万元,惠及19527名学生;发放高中助学金1008万元,惠及10247名学生。

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开展文化馆规范化建设,2016年,经文化部认定,全市一级馆2个、二级馆4个、三级馆4个;改善农村群众观影条件,改造农村电影室外转室内放映点9个;完成9个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群众可免费收看16套电视节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场馆数量从2012年的16个增加到2016年的36个。2016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市运会、武夷山国际马拉松等赛事,还举办了武夷山国际自行车骑游大赛、武夷山国际公路轮滑马拉松公开赛、武夷山国际越野赛、全国气排球公开赛、全国山地自行车爬坡邀请赛、全国老年健身嘉年华系列赛事、全国传统武术大赛、全国街舞邀请赛、海峡两岸脚斗士赛等国家级赛事10余项。

就业形势不断向好2016年,全市共组织专场招聘活动147场,提供就业岗位7.81万个。探索村企用工合作模式,开展淡旺季用工调剂试点工作;持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回归工程,吸引返乡劳动力1.2万人。培育电商创业孵化园、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16个,带动就业3000多人,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04亿元、创业补助200多万元。依托武夷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250人。出台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为3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00多万元,涉及员工4235人。2016年,全市城镇失业人口登记率为3.02%,比2012年下降0.48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2.1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7万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

、绿色发展富有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将“生态南平”的发展理念贯彻于经济发展的每一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4个、省级生态县5个,森林覆盖率从71.1%提升至77.3%,森林蓄积量从1.34亿立方米增加至1.65亿立方米,森林抚育面积达91.56万亩绿化造林面积22.2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5%,先后被确定为节能减排等六个国家级示范试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全省前列。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实现翻一番。

2016年,扎实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武夷山、顺昌、建阳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光泽县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试点工作。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有效实施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开展城乡黑臭水体、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主要流域水质功能优良;开展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试点和茶山整治工作,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林业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7.04%以上,林业碳汇交易在全省率先突破。

三、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福祉继续增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提前实现教育“双高普九”,提前一年全面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基本完成,率先在全省建立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平台;养老、医疗、生育等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参保率达99.6%。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8118套、基本建成8995套,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通过组织专场招聘活动、探索村企用工合作模式,开展淡旺季用工调剂试点工作、实施农村劳动力回归工程、培育电商创业孵化园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带动就业。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累计脱贫18.46万人、造福工程搬迁12.05万人。2016年,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建立和完善“领导牵头、部门参与、上下一体、互动联动”的工作机制,用准用好用足中央、省扶贫开发政策,加快造血式、减负式、兜底式和搬迁式扶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争取帮扶资金12.86亿元,完成3.1万人脱贫任务和1.73万人“造福工程”扶贫搬迁任务。

依法治市进程加快,“六五”普法全面完成,荣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成效,医患纠纷“南平解法”在全国推广,“民生110”网格化服务机制、农村社会治理“1+3”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四无”平安村创建工作在全省推广。“平安南平”建设持续深化,刑事发案大幅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双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四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食品药品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四、深化改革不断推进

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利完成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改革措施;率先在全省设区市公布“三张清单”,率先在全省启动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面开展不动产登记;发挥“万里茶道”双起点和武夷山陆地港优势,主动融入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建设,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流格局。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培育“休闲农业”“定制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2016年,实施电子信息、两化融合、信息消费等项目55项,实施技改重点项目75项;推动企业技术、管理和营销创新,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建立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元力活性炭、三金电子等37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认定武夷学院青年大学生众创空间、橙客空间等15家南平市众创空间,在此基础上推荐12家众创空间申报2016年福建省众创空间,有9家获福建省科技厅认定。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件、认定省著名商标25件。全市科学技术投入18099万元,比2012年增加2857万元;R&D内部经费支出15.39亿元,比2012年增加7.38万元。加快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发展,2016年新增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7家,旅游接待总人数3408万人、增长16.5%,旅游总收入446亿元、增长20%。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探索实践充分表明: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深入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撰稿:南平市统计局

核稿:唐国华

会审:杨洪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