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七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9-18 08:32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三明市上下积极适应把握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地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为经济稳中向好不断注入新动力。

一、综合实力稳中增强

(一)经济量增质升

2013-2016年,三明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334.82亿元增至2016年的1860.82亿元,四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6681.53亿元,是前五年累计的1.32倍;增速分别为11.2%、9.6%、8.5%、7.8%,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年均增长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3244元增至2016年的73261元,期间突破万美元大关,年均增长8.9%。

(二)财政实力稳步提升

2013-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由2012年的121.6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34.37亿元,增长10.4%年均增长2.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77.44亿元增至94.70亿元,增长22.3%年均增长5.2%。

(三)农业平稳增长

201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337.92亿元增至455.34亿元,年均增长4.4%。粮食生产稳定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17.38万吨,比2012年增加4.76吨,增长4.3%,年均增长1.0%。其中稻谷产量为88.68吨,下降0.6%;薯类产量为17.67吨,增长19.6%;豆类产量为6.29吨,增长16.5%。主要产品产量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全市烟叶产量6.07万吨,比2012年下降4.4%;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茶叶产量分别为275.60万吨、122.06万吨、11.44万吨、4.32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长14.7%、21.1%、26.6%、38.5%;竹笋干11.12万吨、油茶籽7.78万吨,分别增长40.9%、25.9%。肉类总产量为18.04万吨,比2012年增加2.04万吨,增长12.8%;淡水产品产量11.11万吨,增加2.3万吨,增长26.1%。

(四)工业持续壮大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16.87亿元增加到845.78亿元,年均增长10.7%。非公经济支撑强劲,非公有企业实现增加值7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8.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96.7%。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冶金、林产、机械、纺织、化工等产业产值均突破300亿元,产值过百亿元行业达12个,比2012年增加7个。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全市钢材生产量652.00万吨,比2012年增加133.59万吨;人造板727.17万立方米,增加100.76万立方米;汽车22923辆,增加10928辆;水泥2176.18万吨,增加83.58万吨。

(五)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

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446.03亿元增至653.03亿元,年均增长9.1%,对GDP增长贡献率由2012年的21.9%提升至43.8%。金融保险业发展快,增加值由2012年的56.16亿元增至90.45亿元,年均增长13.4%。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发展加快,2012-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占GDP比重由2.2%提升至2.8%;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1262.27万人次、81.09亿元逐年增至2293.13万人次、190.84亿元,年均增长16.1%和23.9%。

二、创业创新加提速

三明作为全国首批15个“双创”试点城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促进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加快转变。

(一)创业主体大幅增加

2016年末,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私营企业达15.87万户,比2012年增长70.2%年均增长14.2%。其中私营企业3.19万户,增长87.1%年均增长17.0%;个体工商户12.69万户,增长66.5%年均增长13.6%。“四上”企业法人单位数快速增加全市共有“四上”企业单位3311户,2012年末增加544户增长19.7%。其中规上工业法人单位1796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法人单位235户、限上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640户、限上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104户、规上服务业法人单位268户,分别2012年末增长8.1%、32.0%、47.5%、23.8%、103.0%。

(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2016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7.49亿元,比2012年增长40.6%,年均增长8.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0.94%,比2012年提高0.01个百分点;R&D活动人员达6103人,比2012年增长5.6%。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全市专利申请419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82件,分别比2012年增长3.5倍和2.2倍;专利授权数296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7件,分别增长3.9倍和1.5倍。

(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21.5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增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4.4%,比2012年提高9.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39.18亿元,比2013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78.8%,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68.7个百分点。各类双创支撑平台大量涌现,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快速发展,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28家其中1家经国家级备案、7家经省级认定建成市级及以上科技孵化器15家,其中7家经省级认定、6家经省级备案申报省级星创天地11家,其中4家经科技部备案。

三、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一)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5.850.833.4调整为14.850.135.1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个、0.7个百分点,第三产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主体地位更加巩固2016年末,城镇单位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0.39万人、8.65万人、14.97万人,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1.6%、36.0%、62.4%;与2012年比,一产、二产比重分别下降0.6个、8.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8.9个百分点。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高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4%,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规模工业的11.8%,提高3.4个百分点。

(二)“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

1.去产能取得进展。2016年,全市共关闭煤矿14处、退出产能82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原煤产量365.74万吨,比2012年减少436.44万吨,下降54.4%。

2.去库存效果初显。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比上年下降3.2%其中煤炭开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库存分别下降25.8%、36.5%商品房一年至三年待售面积下降3.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下降23.3%。

3.去杠杆有序推进。2012-2016年,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7.6%、57.1%、55.6%、55.6%、52.2%,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比2012年下降了5.4个百分点;2016年规模工业资产负债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4.降成本成效明显2016年,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1.65元,比上年减少0.29元;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62%,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补短板工作有序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市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1项、下放3项;薄弱领域投资增长快2016年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1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6.7%。

(三)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2016年末,三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5%,比2012年末提高5.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化率较低的宁化、建宁,年均分别提高2.7个、1.8个百分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城乡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2012年缩小0.37。县市级经济后发优势明显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8.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5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51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1.3%、24.4%、71.0%,增幅比市区级高2.5个、6.3个、17.7个百分点。

四、三大需求协同拉动

(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的1092.86亿元逐年增至2141.72亿元,年均增长18.3%。民间投资活力有效激发,2013-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5472.53亿元,年均增长18.7%,增比全部投资高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平均比重为78.3%,比2012年提高4.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快速增长,2013-2016年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675.03亿元,年均增长23.9%,增比全部投资高5.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7.6%,比2012年提高4.6个百分点。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增加2016年,全市民生领域完成投资79.39亿元,比2012年增加48.53亿元,年均增长26.6%。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年均分别增长52.8%、26.8%、21%、14.4%。

(二)消费结构明显升级

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319.07亿元增加到480.63亿元,年均增长10.8%。消费结构明显升级,汽车类零售额38.23亿元,比2012年增长27.6%,年均增长6.3%;家具类、建筑及装潢类、妆品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42.7%、32%、23.6%、23.2%、18.8%、14.2%、12.5%。

(三)外贸出口稳中有进

201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由2013年的16.32亿元增至21.68亿美元,年均增长9.9%其中出口总额由13.44亿元增至20.03亿美元,年均增长14.2%。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扩大供给范围。2016年三明市与16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比上年度增加了6个,对“一带一路”的5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9亿美元,增长12.0%。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向莆铁路、沙县机场、三明中心城市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建成。2016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9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2公里,分别比2012年增长4.8%、21.9%,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前列。三明沙县机场自2016年3月7日通航以来,先后开通了上海-三明、北京-武汉-三明、深圳-三明、广州-三明-唐山四条往返航班航线。

(二)从业人员平稳增长,劳动报酬占比提

2016年,全社会从业人员179.01万人,比2012年增长11.1%,年均增长2.7%。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50.9%提高到2016年的53.9%,四年间提高了3个百分点;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高出同期GDP增幅(现价)1.3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2.37%,2012年以来始终控制在2.5%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人口自增率有所提高。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255.0万人,比2012年增加5.0万人,增长2.0%;2013-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1‰、6.8‰、7.5‰和8.2‰,2016年高于2012年2.8个千分点。

2.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77元、13918元,比2012年增长42.4%、48.5%,年均增长9.2%、10.4%。

3.居民消费品质提升。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0%、38.2%,比2012年下降5.0个、7.5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0.1和1.5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占比分别提高 0.4和0.6个百分点。

(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6年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166.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61.50万人、失业保险32.05万人,分别比2012年底增加8.26万人、11.31万人、6.26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民生支出增长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3.80亿元,比2012年增长65.6%其中医疗卫生支出27.97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18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77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2倍、2.1倍、1.5倍。

(五)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1.教育事业内涵发展。2016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62.6%、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2%、幼儿入园率97.2%,分别比2012年提高6.7个、1.1个、1.2个百分点;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

2.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市有医院、卫生院165个,比2012年增加2个,床位数1.27万张、医生0.50万人、注册护士0.67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14.0%、56.8%、35.8%;三明医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两票制”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3.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7.96亿元,比2012年增长61.8%。

六、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16年,三明市单位GDP能耗0.74吨标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26.8%,年均下降7.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96吨标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41.0%,年均下降12.4%;规模工业能源消费803.69万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11.7%。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回收利用各类能源184.55万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10.7%,占规模工业能耗的23.0%,比2012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回收高炉煤气93.01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14.7%利用余热余压1587.79万百万千焦,增长8.5%。技术节能成效显著,纳入国家统计监测的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品种下降,其中单位合成氨耗原料煤比2012年下降27.5%,吨水泥综合电耗下降18.2%,吨钢耗新水下降35.9%,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10.9%。

(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全市森林覆盖率及蓄积量均保持全省前列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76.8%,比2012年增加4.57个百分点;全市蓄积量达16486.3万立方米,增加2636.3万立方米,增长19%。全市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7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省级19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是全国全省最密集地区之一。

(三)环境治理能力增强

2016年底,全市污水处理率85.9%其中市区87.0%,分别比2012年提高5.3个和2.8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7%,其中市区98.6%,分别提高1.0个和0.8个百分点。

(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6年,三明境内三条主要水系水中,金溪、尤溪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沙溪12个省控断面达标率为100%,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98.9%,比2012年提高0.9个百分点;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0分贝,比2012年下降1.3个分贝。

 

撰稿:三明市统计局

核稿:唐国华

会审:杨洪春

签发:林文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