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莆田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要求,围绕“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2013-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2.5%、11.1%、10.5%和8.9%,年均增长10.7%。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进入换档期,2016年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但这一速度仍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201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合同利用外资等7个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GDP、第三产业增加值、项目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个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二位;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的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总量的扩大。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823.43亿元,比2012年的1200.38亿元增加623.05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313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8.2%,增幅居全省第2位,总量居全省第6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78.77亿元增至2016年的230.54亿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519.72亿元增至800.32亿元,年均增长11.8%;财政总收入由2012年的129.03亿元增至180.09亿元,年均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12年的394.61亿元增至623.13亿元,年均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由2012年的900.71亿元增至1938.08亿元,年均增长21.1%;实际利用外资由2012年的2.56亿美元增至4.0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外贸出口额由2012年的29.41亿美元增至30.23亿美元,年均增长0.7%。
(三)就业物价形势保持稳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2013—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2.21万人、2.27万人、2.22万人和1.82万人,连续4年保持在2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00%、1.99%、2.21%和2.13%,控制在3%目标以内。价格涨势温和,2013—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为2.5%、2.0%、1.5%和1.3%,年均上涨1.8%。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新动能新产业茁壮成长
(一)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科技支撑作用明显。2012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4项,其中国家、省级项目186个,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入选省级科技创新试点城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五连冠”,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莆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引进集成电路芯片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产品填补省集成电路研发生产空白。研制的高端超短脉冲激光微加工装备,为国内精密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填补国内在激光微加工技术行业方面的空白,打破关键部件加工设备国外垄断的局面。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鞋业研发设计中心、鞋类检测中心、浆纸产品质检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共组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6个,科技信息(情报)机构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
截至2016年,全市市场主体增加到23.8万户,是2012年的3.2倍,总量从全省第9位提升至第5位。2016年,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3451件,专利授权数2179件,分别比2012年增长191.7%和82.0%。
(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宽带中国”战略深入推进。2016年,全市互联网上网用户数224.01万户,比2012年增长49.5%。2014—2016年,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分别实现27.62亿元、51.95亿元和81.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6%、56.5%、35.3%,年均增长72.1%,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60.0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快递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2.5%。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流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三、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一)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
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674.53亿元,比2012年增长58.8%,年均增长12.2%,增幅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0%,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二)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增长。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工业增加值62.1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全市培育发展的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3个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疗健康3个新兴产业贡献持续加大,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56.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2.4%。永荣CPL、云度新能源汽车、上海电气、华佳彩高新科技面板、雪津麦芽生产基地、PA6、华峰纺织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类项目加快建设,其中PA6、华峰新材料等龙头项目新投达产贡献突出。品牌效应有力带动了产业竞争力,涌现了中锦尼龙6、华峰高端运动面料、佳通子午线轮胎、海安橡胶巨型工程轮胎、雪津啤酒、三棵树涂料等一批市场占有率占全国前列的品牌,后续还将发展高技术面板、新能源汽车、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芯片等重点产品,进一步巩固品牌优势。
(三)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1%,比2012年末提高6.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莆田市获全国首批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及全省唯一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率先编制多规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实现了城乡医保社保的并轨统一,探索了幸福家园试点建设模式、推进11+3特色小镇及名胜区创建工作等。
四、基础产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高
(一)农业水利基础持续巩固
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建成东圳大坝除险加固工程、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2016年,全市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9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2万亩。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50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带动农户21.19万户。
(二)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
城市港口设施、铁路、高速公路、水利设施、污水管理等逐步配套完善。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554万吨,东吴港区列入全国重要港区名录。向莆铁路和湄洲湾港口铁路东吴支线建成通车,日发送旅客1.6万人次,铁路货运实现零的突破。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两横”网络,通车里程是2012年前的3.8倍。“三纵一横一联”国省干线全面建设,公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完成城市道路“白改黑”166公里。
(三)信息通信水平快速提升
2016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51.92亿元,比2012年增长52.8%,年均增长11.2%。固定电话用户57.9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1.90万户,其中4G电话用户163.86万户,比上年净增62.62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224.01万户,比上年增加23.94万户。
(四)能源供应水平持续提高
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484万吨,比2010年净增162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8.5%。电力总装机规模为440.8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175.6万千瓦。能源多元化取得明显进展,投产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46.6万千瓦风电、2.4万千瓦垃圾焚烧电厂和2.2万千瓦水电。其中,仙游西苑抽蓄是福建省首座抽水蓄能电站,莆田垃圾电厂是莆田市首座垃圾焚烧电厂。目前,莆田已拥有气电、煤电、抽水蓄能电站、常规水电、风电、垃圾焚烧电厂、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各类电源。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为煤碳占42.3%、石油21.1%、天然气25.4%、其他(含电力外送)11.1%。清洁能源比重提高39.6%,比全省平均水平领先15.8个百分点。
五、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
一是降成本增效益成效初显。随着全市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降息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的实施,企业成本和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减负降成本的成效初步显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为26.78亿元,比上年下降11.6%;税金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4%,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利息支出15.06亿元,下降16.1%。二是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至2016年末,全市房屋待售面积为211.63万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94.22万平方米,下降30.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94.03万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50.6万平方米。三是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逐步显现。2016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8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增幅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18.9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5.9%。
(二)关键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等“三张清单”。建立完善市县镇三级权责清单,推进“并联审批”和“三集中”审批改革,建立房屋建筑、交通、水利、港航、市政道路等11类项目并联审批制度。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现监管全覆盖和资产保值增值,2016年总资产达604亿元,是2012年前的4.3倍。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营改增”,设立基础设施基金、产业基金、产业互助成长资金,争取专项债券基金30.8亿元、专项建设基金58亿元。
六、民生保障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呈现新面貌
(一)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2016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3元,比2012年增加7230元,年均增长9.6%。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3年提高2.2和0.3个百分点。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2016年,全市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16.7辆,比2013年增长68.7%;国内旅游人数2346.81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11.0%;出境旅游人数31.14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26.6%。
(二)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5万人降至1.1万人,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工程加快实施,国定贫困人口已有1117人搬迁入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1元,比2012年增加4832元,年均增长10.1%。
(三)教育事业明显加强
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67年提高到2016年的8.88年。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2016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净入学率达98.09%,普职比例更趋合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所有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教育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
(四)健康事业加快推进
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大幅增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年3.54张增加到2016年4.83张。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婴儿死亡率由2012年的5.02‰下降到2016年的3.42‰,孕产妇死亡率由2012年9.39/10万下降到4.41/10万。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完善。2016年完成建设15个多功能运动场、15个室内健身房、6个笼式足球场、6个拆装式游泳池以及60条健身路径的安装。
(五)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2016年底,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2012年底增加9.25万人、13.1万人、19.67万人、8.92万人、4.12万人、7.81万人和6.9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
七、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近年来,莆田市加强能源工业自身建设的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重点产业能源转换利用水平,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2016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464吨标准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10.6%。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46.2%,氨氮排放量下降26.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7.7%,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2.1%。
(二)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2016年,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0.0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5%。城市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8%,提高0.3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0.81万立方米;全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08 公顷,绿地率38.89%;城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平方米。
(三)生态保护力度明显加大
2016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3.72万亩,比2012年增长1.6%。2016年森林覆盖率为59.83%,比2012年提高1.1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长22.9%。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22个;省级生态县(区)4个、生态乡镇(街道)51个、生态村164个。共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855.9公顷。拥有风景名胜区4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3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4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5%。
八、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妈祖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壮大
2016年,全市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即将投入使用,县区文化三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新建30个文化激情广场、10个仿古戏台、共有数字电影院14家、完成2个农村电影室外转室内放映试点建设。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比2012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文化创作成果丰硕
一批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和出版物涌现出来,充分发挥了文化凝聚人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2016年,人均总藏书量0.38册(张),比2012年提高0.03册(张)。全市电影票房收入1.11亿元,比2012年增长309.9倍,年均增长42.3%。
(三)妈祖文化影响力扩大
妈祖文化写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今后每年举办一次。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及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湄洲妈祖祖庙正式入选“海丝”申遗首批遗产点名单。38集大型神话剧《妈祖》、5集纪录片《天下妈祖》在央视等频道热播,很好地宣传了妈祖文化。莆港澳台侨密切交流,湄洲岛列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与马来西亚诗巫市、澳大利亚帕马塔市缔结友好城市。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力加速成长,质量效益继续提升,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下阶段,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撸起袖子抓落实,甩开膀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撰稿:莆田市统计局
核稿:唐国华
会审:杨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