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实力增强 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四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8-25 07:5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福建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眼于工业经济总量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协调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全省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一、工业生产缓中趋稳,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工业领域积极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各项政策措施,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工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工业增速趋缓但仍高于全国。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档。规模以上工业由201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到2013-2014年的平稳发展阶段,再到2015-2016年以来的个位数增长阶段,增加值增速由2012年的15.2%、2013年的13.2%、2014年的11.9%,逐步回稳至2015年的8.7%和2016年的7.6%,但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5.2个百分点

产品产量大幅增2012年相比,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福建纱产量达到484.6万吨,比2012年增长78.5%;化学纤维685.2万吨,增长151.8%;十种有色金属45.6万吨,增长37.0%;集成电路1.6亿块,增长192.6%;中成药1.7万吨,增长45.3%;瓷质砖17.5亿平方米,增长135.1%;铜材21.3万吨,增长8.5%;锂离子电池97685.6万只,增长66.4%;液晶显示屏2.2亿片,增长94.1%;汽车22.0万辆,增长18.1%;数控金属切削机床2645台,增长17.9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迅速增长,2016年达到9.77万辆,增长124.7倍。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是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15333户发展到2016年的17262户,净增1929户,增长12.6%。二是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644.79亿元,比2012年净增2833.90亿元,是2012年的1.36倍。实现利润总额2889.26亿元,2012年增加865.99亿元,增长42.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37.24亿元,比2012年增加13330.40亿元,增长45.6%,占全国的比重3.7%,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拥有资产总额32081.30亿元,比2012年净增加10695.32亿元,增长50.0%。三是主导产业迅速壮大。2016年,全省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3780.06亿元,比2012年增加1126.02亿元,增长42.4%。

二、优化布局带动结构整体跃升

全省按照集聚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优化发展、良性发展的目标,更加着眼于产业结构的协调和生产力的优化布局2013年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根据全省各地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对环保和生产要素具有较高要求的石化、汽车、船舶、冶金、水泥、制浆造纸、印染等七类产业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10大区域的产业布局提出指导意见近年来,随着古雷炼化一体化、福州京东方面板、厦门联芯国际集成电路、泉州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莆田高世代面板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相继投产,为补齐福建制造业短板、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产业结构向适度高水平重化迈进推动产业结构向适度高水平重化迈进,一直是福建产业强省之梦。党的十八大以来梦想照进现实。沿海岸线自北向南,环三都澳高端不锈钢,江阴半岛化工新材料,湄洲湾、古雷半岛炼化一体化等产业集群,在改变产业结构“轻重比”的同时,让福建产业“旧貌换新颜”,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全省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0%和10.6%,重工业年均增速快于轻工业0.6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随着电子、通信的快速发展,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企业858户,比2012年增加181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116.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5%,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466.04亿元,实现利润328.82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41.1%和89.8%。

装备制造业领军作用增强。代表先进制造业水平的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比重提高。2016年底,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达3699户,比2012年末净增817完成增加值2547.00亿元,比2012年增加776.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3.1%,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49.92亿元,比2012年增长40.3%;实现利润670.73亿元,比2012年增长64.3%。

主导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作为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福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基础产业。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业实现增加值805.92亿元,比2012年增加204.34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大项目破除“缺芯少屏”格局,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产业链的集聚完善,使这一主导产业迅速向高端化发展。京东方面板项目“以一带众”,引来东旭光电、韩国东进化学、德国林德气体等上下游十多家企业;联芯集成电路强势引领,带动厦门完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链。

非公经济支撑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资本较多地退出了一般性竞争行业,而更具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紧抓机遇发展壮大,呈现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0116.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5.0%,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0.8%,快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764.78亿元,2012年增加13596.23亿元,增长50.0%;实现利润2836.68亿元,增加921.59亿元,增长4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的94.7%提高到2016年的98.2%,提高3.5个百分点。

三、积极育工业新动能,新兴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全省工业经济积极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培育新动能,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兴行业成长加快,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联芯12英寸集成电路、京东方8.5代面板、华映高技术面板等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335.06亿元,比2012年增加1523.82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1.9%,比2012年(10.4%)提高11.5个百分点,对福建工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新兴行业加速规模化。2016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866.99亿元,比2012年增长2.8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14.39亿元,比2012年增长48.3%;新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237.15亿元,比2012年增长4.37倍,成为福建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40.47亿元,比2012年增长2.0倍。

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推陈出新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等高附加值的工业品推陈出新2016年,智能手机产量达到1874.98万台,太阳能电池4.32万千瓦,新能源汽车7628辆,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142.64万台,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6207吨。

加速抢占新产业领域的制高点。以厦门大学为基础建立的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全力推动以石墨烯为核心,涵盖触摸屏、储能、机电和生物等领域的产业集群。同时,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烯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泉州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石墨烯量产、“+石墨烯”产品等领域发力,已成业界翘楚。

、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去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化解和淘汰过剩产能是优化供给结构、矫正资源错配和促进产业升级的当务之急。2016 年,全省实际钢铁去产能445万吨,煤炭去产能297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福建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一方面,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整体下降。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粗钢同比下降4.4%,水泥熟料下降0.9%,电解铝下降8.3%,火力发电量下降18.0%。另一方面,煤炭、钢铁行业规模缩小,市场适度回暖,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企业效益好转。2016年,全省钢铁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7.24亿元,比2012年增加20.09亿元

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降低负债水平是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2012-2016年,福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3.4%、54.4%、54.4%、53.6%、52.3%,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比2012年下降1.1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降本增效成效明显。降低企业成本是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振兴实体经济,提升供给能力的必要手段。在中共中央和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降成本优环境等惠企政策综合作用下,实体经济负担明显减轻。2016年,全省共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353亿元。在融资成本方面,融资成本不断下降。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下降9.0%政策补贴上,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补贴收入为81.77亿元,比2012年(30.05亿元)增长1.72倍,占利润总额比重2.8%,比20121.5%)提高1.3个百分点。政策“组合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11元,同比减少0.15元。38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0个行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同比减少,其中,同比减少数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减少5.36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减少3.14元)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减少1.83元)。

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一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6.15万元/人,比2012年(18.88万元/人)提高7.27万元/人,增长38.5%。二是产出效率趋好。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04.50万元,比2012年(70.60万元)提高33.90万元。三是人均创利税提高。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创利税10.67万元,比2012年(7.92万元)提高2.75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工业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结构调整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奠定了较好基础。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外需总体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解决。福建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挑战中蕴藏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国际分工体系正在调整,全球产业价值链正在深度重塑,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全省工业经济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工业经济实现更加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撰稿:  

核稿:黄文忠

会审:杨洪春

审阅:翁福官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