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成为福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三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8-22 11:4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福建服务业乘势而上,跨越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新引擎。

一、服务业发展成绩斐然,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一)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对GDP增长贡献超过二产

2016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12310.97亿元,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0.3%,比GDP和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0.7个和0.5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3.2%,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变价)56.0%,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15.4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25.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拉动1.3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服务业已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二)服务业成为税收主要来源,营改增减税成效明显

2016年,全省服务业完成各项税收2240.35亿元,2012年相比,增长12.0%,比全部税收年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比重为55.0%,比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税收收入超过全部新增税收收入,为全部新增税收收入的13.4倍。自2012年营改增试点以来,服务业减税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全省服务业百元增加值平均税负18.4元,比2012年下降0.2元。

(三)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吸引投资主领域

2016年,全省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09.69亿元,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6.5%,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分别高0.4个和2.4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为62.8%,比2012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为68.1%,比2012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成为新增企业主力军

根据基本单位名录库,2016年末全省拥有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2.75万个,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20.9%;2013-2016年共计开业(成立)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2.74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为74.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开业企业占比稳步提升,2016年企业法人单位2012分别提高2.1个、1.7个和1.0个百分点。

(五)规模以上服务业发挥引领作用,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2012年相比,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59.56亿元,年均增长14.5%,比全国平均增速高3.1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298.86亿元,年均增长8.1%;资产总计15404.84亿元,年均增长20.3%;缴交各项税金169.19亿元,年均增长1.5%;从业人员71.87万人,年均增长9.8%;应付职工酬薪为546.14亿元,年均增长17.7%;人均月薪酬6333元,年均增长7.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3家,10亿元以上企业44家,亿元以上企业451家,比2012年分别增加2家、17家和163家。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服务业现代特征显著

(一)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扩大,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互联网+流通”的深度融合,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电子商务进入黄金发展期。2016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0196亿元,增长43.3%,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长速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543.15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9.2%,比2012年提高8.5个百分点。在电子商务带动下,快递业快速成长。2016年,全省邮政业务收入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178.54亿元和134.83亿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25.6%和33.8%,2016年新增快递业务收入占到全部邮政新增业务收入的93.4%

(二)交通运输建设取得新成就,服务保障能力提升

2016年,全省已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目标,“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2016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分别为106757公里4831公里,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12.8%43.3%铁路营业里程、速铁路里程分别为3197公里和1570公里,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41.8%和141.9%;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78个,比2012年增加20个;沿海港口拥有万吨及以上泊位168个,比2012年增加31个;已建成运营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泉州晋江、武夷山、三明沙县、连城冠豸山6座机场;福州和厦门城市轨道一期规划项目全面启动,福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随着交通运输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省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累计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987.52亿人公里和6074.83亿吨公里,与2012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6.4%和11.9%;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沿海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5.08亿吨1440.16万标准箱,年均增长5.2%和7.6%。

(三)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的五年。2016年,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8.81亿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4.2%。全省电信业务总量1259.59亿元,比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25.0%;互联网用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分别为4413万户和2380.1万个,比2012年分别增加952万户和1270.1万个;光缆线路长度102.6万公里,比2012年增加45.6万公里;互联网普及率115.0%,比2012年提高22.0个百分点。电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带动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孕育、蓬勃兴起,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2013-2016年,我省互联网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2%和45.3%。

(四)金融业运行稳健,金融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2016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66.17亿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6.4%。201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40487.03亿元和37787.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7%和13.9%。同时,福建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硕果累累。自贸区实现大陆与台湾地区征信信息互通共享零突破,落户国内首家总行级“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泉州金融综合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率先全国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库;沙县农村金融改革以普惠金融为方向,创立全国首个“社区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不断优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省内企业融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2016年全省非金融企业境内直接融资3668.4亿元,年均增长51.3%。

(五)科技服务业孕育成长,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研发投入稳步增加,2016年R&D经费投入454.29亿元,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3.8%。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试验发展经费年均分别增长25.0%25.1%和12.9%。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形成。2016年末,全省共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个,比2012年分别增加5个、12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60家,比2012年增加113家。各类众创空间近500家,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6家,实现零的突破。创业创新环境优化,推动科技发展取得新进展。2013-2016年,全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3%;专利申请受理数年均增长32.1%;专利申请授权数年均增长21.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31.9%。

三、五大幸福产业繁荣发展

(一)“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全面打响,影响力扩大

目前,福建围绕福州、厦门和武夷山三大旅游核心,形成蓝色滨海旅游带、绿色生态旅游带和红色文化旅游带,打造“世遗探秘之旅”、“海丝休闲之旅”等10条精品线路,编串了381条旅游精典路线,“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16年,全省旅游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5亿人次,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7.2%;实现旅游总收入3935.16亿元,年均增长19.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09亿人次,年均增长17.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495.21亿元,年均增长20.6%;接待入境游客680.79万人次,年均增长8.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6.26亿美元,年均增长11.9%。

(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体育产业蓄势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文化产业积极适应新常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达1070.94亿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4.3%;占GDP比重为4.1%,比2012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省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4.90万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8.18亿元,吸纳从业人员92.55万人。2013-2016年,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29.7%30.5%19.1%。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厦门、泉州被列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里约奥运会上福建运动员创造了4金1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2013-2016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4%;规模以上体育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2%

(三)健康养老等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

2013-2016年,规模以上卫生、居民服务、教育等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9%、43.4%和16.1%。健康、养老领域相关硬件设施、专业人员、服务质量大幅提升,2016年末,全省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分别为8855个、17.89万张和22.38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16.8%28.5%29.7%;已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219个,农村幸福院3116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092个、各类老年大学(学校)12529所。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16末全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67.86万人和1297.90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27.9%和2.8%。

(四)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2012年相比,2016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796.45亿元,年均增长9.2%;新增幼儿园608所;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率先全国启动“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以上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7.0%;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跻身世界知名大学排行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服务业准入门槛,加快培育服务业新兴领域和新型业态,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服务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快速集聚。2016年,全省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3.2%,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但与发达省份60%以上的占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品质升级,在中间投入与最终消费环节都产生大量刚性需求,将成为促进我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们必须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互联网+服务业”融合发展。可以预期,在各项积极有利因素推动下,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撰稿: 

核稿:郭华生

会审:杨洪春

审阅:林文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