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FJ00205-2500-2009-00048
  • 备注/文号:闽统办[2009]55号
  • 发布机构:福建省统计局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09-08-24
  • 有效性: 有效
福建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印发福建省统计局电子政务应用顶层设计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本网 时间:2009-08-24 17:07

各处室、事业单位,派驻机构:

根据《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省级电子政务深化应用顶层设计的通知》(闽数字办〔200938号)要求,特制定《福建省统计局电子政务应用顶层设计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牵头单位和相关处室密切配合,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福建省统计局电子政务应用顶层设计工作方案

 

根据《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省级电子政务深化应用顶层设计的通知》(闽数字办200938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开展顶层设计的目的是探索解决电子政务深化建设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推进电子政务科学发展,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改进、政务效率和能力的提升。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顶层设计工作小组,明确牵头处室,落实工作责任和人员

(二)学习与培训。具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设计指南》和培训会议精神,学习和借鉴试点单位的思路、方法和成果。

(三)确保任务完成。要密切联系省经济信息中心和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设立的服务指导小组,在其指导和帮助下掌握顶层设计思路和方法,研究利用信息编目开展顶层设计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工作组织

我局电子政务应用顶层设计工作由综合处牵头,计算中心、设管处和相关处室配合,具体工作人员:黄映东、余波、尤昌霖、林玮。

四、统计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内容

顶层设计内容包括构建统计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提出统计部门“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应用规划及相关推进机制。

(一)统计电子政务建设绩效目标设计

1.统计基础建设与管理

2.统计业务标准与流程建设和管理

3.统计服务体系建设

(二)统计业务架构设计

统计业务架构是统计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基础性工作。统计业务架构设计要从统计局的组织机构职能入手,分析目前统计业务,理清并细化各单位统计业务事项,按照功能相关性聚类业务事项,形成业务线,并按照业务线的逻辑关系,归类为若干业务域,形成福建统计电子政务业务模型。通过“业务域”、“业务线”、“业务项目”三个层次结构明确反映统计业务的类别,每一类别的运作流程,以及每一流程所牵涉到的具体统计工作事项。

业务框架确定的步骤

1.职能分析。对目前统计局机构的职能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主要的职能范围。

2.业务调研。按照现行的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能描述,将各部门的职能初步细化为较小的业务分类,由业务人员对业务分类进行确认、描述、修改和完善,并对业务分类中包括的业务处理过程和步骤进行描述。

3.业务分析。对业务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业务分类中业务处理过程和步骤的描述,确定主要的业务事项。

4.业务事项聚类。按照聚类规则和功能相关性聚类业务事项,形成业务线。

5.业务线聚类。按照聚类规则和逻辑相关性聚类业务线,形成业务域。

6.业务域分析。对业务域进行分析,确定各个业务域的业务目标,满足福建统计业务总体目标的要求。

按照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的阶段特征,将部门的业务划分为:基础办公业务、行业管理业务、决策分析业务3类。基础办公业务主要是指行政、党务、纪检、人事、工会、后勤、财务等业务,为各部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这类业务由OA软件支撑实现。行业管理业务是指依照职能履行的行业服务、行业管理等业务,包含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这类业务由各类应用系统支撑实现,是本次顶层设计的核心任务。决策分析业务是指在行业管理数据基本完备的条件下,所作的统计分析、科学决策等业务。这类所需要的应用系统以后设计。

(三)统计业务数据架构设计

数据架构设计主要任务是设计统计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的建立是以业务框架为基础,从业务线入手,对原始数据表单、报表等进行分析,获取数据实体(数据表),根据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主题数据库。具体步骤:

1.整理和分析。根据统计业务框架中的业务线,对业务调研中的原始统计数据表单、行政记录、统计数据等进行整理和分析,分出两大类型原始数据表单列表,一类是本业务线输出的原始数据表单,另一类是其他业务线或其他政府部门输入本业务线的原始数据表单。

2.形成数据表。参照《业务、信息、资源目录报告》,抽取两类数据表单列表中的数据项,形成数据表。

3.聚类和识别。通过分析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数据表聚类为按业务数据主题分类的数据分类表,从而形成统计主题数据库。

 (四)统计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统计应用系统架构是在统计业务框架和统计主题数据库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统计业务需求,分析业务线和主题数据库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业务线分组、归并,形成应用系统类。

1.建立业务线和主题数据库矩阵。

2.调整业务线和主题数据库矩阵。

3.归类业务线形成应用系统类。

4.确定应用系统类之间的联系。

(五)统计应用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技术架构设计的重点是做到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工作平台、统一的门户、统一的认证、统一的传输网络。

数据中心要处理好与垂直部门、横向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关系,既要兼顾各方面信息需求,又要保持数据的同步更新,合理设计信息存储部署方式和同步更新机制。

统一工作平台设计要集成全部应用系统,以数据共享打通不同业务之间的边界,实现管理、办理、监督的有机衔接。

建立所有的政务用户目录(包含应用系统),统一设置管理权限,满足政务人员和应用系统单点登陆需要,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集成整合和数据的共享与汇集。

建立统一的门户网站,集成各类服务资源,提供统一的网上办事平台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服务。

传输网络设计既要满足与国家统计局连接的需要,也要满足与其他政府部门和下级统计单位信息传输和业务协同的需要,支持保密或敏感信息的传输。

(六)标准架构设计

根据统计业务分析和确定的主题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属性,在国家标准、统计行业标准和应用标准等的基础上,提出统计数据元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等组成的数据标准体系框架。

(七)“十二五”规划

根据统计部门业务发展目标以及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建设资金、人力资源、应用能力等条件,提出我省统计部门“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应用规划。内容包含:2015年统计电子政务发展目标;所需要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目录;标准化工作;技术支撑环境等。

五、进度安排

(一)20098月: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分工。

(二)20098月-9月:开展统计业务调查,开展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业务架构、数据架构、系统架构的设计。

(三)20099月:根据指导小组对我局业务架构、数据架构、系统架构设计初审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核心架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架构、标准体系的设计。

(四)20099月-10月:根据指导小组对我局技术架构、标准体系设计和顶层设计报告初审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五)200910月-11月:根据完善的顶层设计报告,提出我局“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六)200911月-12月:准备和进行顶层设计工作的验收。

六、经费保障

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列报预算开支。

 

主题词:信息  电子政务  方案  通知

福建省统计局办公室        2009824日印发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