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统计局工交处王施解读2019年工业生产数据
2019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新兴行业快速增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企业运营效率有所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生产运行总体平稳,重点行业贡献突出
受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2019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月度间有所起伏,增速在7.3%-10.4%之间波动,但从累计增速上看,保持在8.5%-8.9%区间内,总体呈现平稳的运行态势。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二位,东部地区第一位。
2019年,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力主要来自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六大行业,这六个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为50.8%,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
二、传统产业发展提质,新兴行业增势良好
传统产业发展提质,产业精深加工度提升。2019年,我省工业行业、产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趋势明显,产业精深加工度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中,钢压延加工行业实现增加值占钢铁行业的88.8%;纺织行业中,棉印染精加工、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增加值同比增长13.0%和12.9%,比纺织业高7.5个和7.4个百分点;冷轧薄板、机床数控装置、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等精深加工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6%、44.3%和51.1%。
新兴行业增长快速,新动能加速聚集。2019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1.8%,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电池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7.5%、25.1%、25.3%、18.5%。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43.8%、24.9%、19.3%和16.3%。
三、消费升级带动明显,工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消费升级带动明显,智能化、健康、运动类制造业快速增长。以智能化、健康、运动为标志的消费品升级类制造业增势良好,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2019年,规模以上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专项运动器材及配件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9%、27.9%和11.3%;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机、运动类服装、营养品保健品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28.8%、133.8%、46.6%、21.2%和14.8%。
工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部分绿色产业、产品增长快速。2019年,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0.7、14.6和7.6个百分点。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8.9%、26.5%和31.2%。
四、企业亏损面收窄,运营效率提升
一是企业亏损面收窄。2019年1-11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7.1%,较前三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收窄0.4和1.3个百分点。二是人均产出效率提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41.14万元,同比增加13.90万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53.94元,同比增加4.8元。三是资金周转加快。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2.3天,同比减少0.4天;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0.5天,减少1.2天。四是杠杆率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4%,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2019年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也要看到工业生产经营运行中仍存在工业品供需衔接不够平衡,全年工业品产销率为97.2%,低于全国97.9%的平均水平,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长放缓,企业原材料、用工等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工业利润总额增速同比回落,2019年四季度工业生产与经营景气调查显示,94.7%的企业预计2020年一季度综合经营状况“良好”或“正常”,比上季度降低0.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从2019年8月份以来一直在负增长通道中运行等,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向好压力比较突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