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部门统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统计局副局长 徐一帆
( 2004年 6月 4日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部门统计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对去年省政府部门统计工作专题会议的部署进行回顾总结,检查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特别是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清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共同研究部门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按照省政府关于围绕建设福建省统计信息中心这一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部门统计信息及必要行政记录的报送制度;遵循 “整体、协力、互补、共享”的原则,探讨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商议如何建立部门统计工作评比办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是中央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将完善统计体制作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用规则的中国现代统计体制、统计制度和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抓紧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和统计工作的权威性。”这标志着统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不仅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而且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加繁重的任务,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显得更加迫切。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完成。
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统计局向各部门多年来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向为统计调查项目清理工作辛勤工作的同志们,向到会的各位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部门统计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部门统计是认清经济形势,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基础。
首先,部门统计对于能否准确把握经济形势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期,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经济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对经济运行状况有多种判断,多种说法,有全面过热的说法,有基本正常的说法,有局部过热的说法,等等。在经济形势判断上,部门统计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比如,信贷增长,煤电油运状况,进出口统计等。省政府每月经济分析会,各部门提供的分析材料,对省领导把握形势,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分析材料凝聚着部门统计工作的辛勤劳动。有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在联系密切的信息源和数据库作为决策系统的支撑,宏观调控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最近,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紧缩性金融政策、有选择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等等。由于适时适度且针对性强,调控措施已初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有所遏制,粮食价格趋稳,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减缓。我省也不例外,如利用各主管部门掌握的数据资料,对吃紧的电、煤、油等能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确保了居民生活用电,重要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用电,使我省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二)部门统计是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
政府各部门为了履行好各自的行政管理职能,就应当做到“知上策、识下情”。“知上策”就是要熟悉上级政策,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向。“识下情”就是要掌握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部门管理者就离不开统计工作和统计信息。比如去年以来出现的原材料供应紧张,作为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利用统计信息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生产过快、供应不及时产生的暂时问题,还是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的长期问题,这样才能制定具体有效的对策。再比如去年“非典”疫情的发生,卫生部门也必须依靠统计信息,及时地掌握本地区的卫生资源,包括医院分布状况、相关专家数量、药品采购渠道等,才能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应对自如,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责。作为部门决策者,只有重视统计工作,充分掌握并利用本部门、本行业的大量统计信息开展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部门政策和措施,及时监测政策措施的执行结果,尽可能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做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三)部门统计是市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外资民营企业,都已经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国有或集体企业的业绩,既要与管理者的政绩业绩相联系,也要与经营者管理者的效益挂钩,外资民营企业的业绩则更是与企业所有者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各类企业投资的方向、生产的品种与数量、销售网络与服务市场的建立等等,都应依据市场的需求,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正确判断、科学决策。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对与企业生存发展相关的统计信息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相对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分组更细,针对性更强,对行业指导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部门统计在为党委政府服务,为本部门、本行业管理服务的同时,也要履行好社会公众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发布者的职责,及时向社会、向企业发布部门统计信息,让企业决策者更多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市场供求情况、同行业的竞争能力、投资环境等等,通过提供信息,引导本地区的市场主体改变策略,调整生产结构,在市场竞争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从表面上看是为微观服务,实际上是优化投资大环境,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也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然要求。
(四)部门统计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
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开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基本统计资料,除了来自各级统计局和调查队的直接调查,如工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生活、批发零售贸易业等,也有相当部分数据来自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信息,如财政、金融、旅游、对外贸易,等等。另外,在经常性的经济形势分析中,就业、科教文卫、环保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也都来自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见,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部门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就无从做起。
(五)部门统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各部门、各行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都要从各自的角度,采用科学的指标和适当的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让统计数据说话,全面反映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加快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五个统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使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2004年全省统计工作主要任务
200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年初召开的全省统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2004年我省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统计体制”的要求,立足福建发展,发挥统计的功能作用,树立统计的权威,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会议决定2004年我省统计工作应围绕“一个重点、两个提高、三个推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重点做好我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2004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新世纪我国开展的又一次国情国力调查,是一次重大的政府行为。作为新一轮普查制度的开始,经济普查是首次开展,内容涵盖了以往的三产、工业、基本单位等三项普查,还增加了建筑业普查的内容,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组织实施的难度大,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普查涉及领域之广,普查对象之多,普查信息量之大,普查协调之难,是以往历次普查所不可比拟的。普查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以外的19个行业门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的所有经济活动,需要各级编制、民政、税务、工商、技术监督、铁路、邮电、金融、保险等部门全力配合。
(二)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要立足于福建的发展搞好服务,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统计的优势,生产出对路的统计产品,为党政领导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立足于需求搞好统计服务。新时期的统计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不仅要满足党政宏观决策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企业微观决策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注重对统计信息的深加工,按需定产。为党政领导提供的服务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建设性的意见,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要深入浅出,围绕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三是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统计服务。要继续发挥统计部门在提供统计信息和专题分析的优势,主动出击,既报喜又报忧,既注重宏观信息又注重微观信息,既注重制度内的信息反映又注意对社会与生产第一线的前沿信息快速反映,发挥统计功能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最根本的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灵魂。2004年将继续强化数据质量评估制度。要坚持以GDP评估为龙头,专业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做法,从专业数据之间的逻辑一致性、相关指标的匹配性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来进行评估。要按照“不出假数,首先不进假数”的原则,抓好数据质量的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乡村两级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要在健全和完善乡镇统计网络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走出一条逐步完善乡镇统计站建设,保证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新路子。
(四)进一步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与研究。作为完善统计体制的主要内容,2004年我省在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上的任务包括:一是确保工农业发展速度新计算方法成功运行;二是强化GDP核算工作;三是完成国家出台的专项调查;四是完善与配套国家改革措施,延伸调查范围;五是满足地方需要,加强统计研究;六是加强在地统计力度;七是继续开展企业一套表的探索和推行;八是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统计调查机构与统计中介机构;九是继续加强部门统计和行业统计;十是开展了解社情民意的抽样调查。
(五) 进一步推进统计法制工作。要加强统计立法,宣传统计法规,强化统计执法和提高全社会依法统计的意识。一要完善统计法规体系。二要继续开展“四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推广统计普查合格证制度。结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营造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大执法力度。各级统计领导要把统计执法看作是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保证,对不抓统计执法,统计数据质量又不高的地方,要追究统计领导的“不作为”行为。四要全面推广统计监督检查制度,认真总结经验,通过直接检查、委托检查和督促检查相结合,综合运用全面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建立和完善重点监督检查及各专业统计监督检查制度。五要不断开展学习,牢固树立依法统计意识。要积极向各级领导宣传统计,让领导了解统计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今年县级政府换届结束后,省统计局还将积极争取与组织部门配合,对县级政府中尚未参加统计知识培训的分管领导进行分期统计知识培训。
(六)进一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一是要把统计外网的建设当成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不仅要通过省局外网及时向社会提供信息,还要充分利用外网开展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进行统计远程教育。二是推进统计内网建设,扩大覆盖面,全面提高系统信息化建设。三是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省统计局在全面完成数字福建“339”工程中统计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综合数据库二期项目的同时,将积极鼓励并帮助各设区市统计局建立地方统计综合数据库。四是要做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的准备工作,结合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促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三、齐心协力不断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水平
(一) 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调查。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福建省统计调查项目清理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清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本部门本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该取消的报表要取消,特别是作用不大、基层负担重的调查报表,有的甚至是非法报表一定要取消;该整合的要整合,以解决多头向下,内容交叉重复,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部门综合统计一定要发挥部门统计的“龙头”作用,依法整合各类报表及调查资源。该报批或备案的要报批、备案,特别是超过有效期限和违法调查项目。今后,省统计局将定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经批准的统计调查项目名录及调查的有效期限,让全社会都知晓它们是合法的统计调查,而除此之外的都是非法调查,被调查对象可以依法抵制和举报。国家统计局第4号令《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明确了部门统计的管理范围、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发权限、调查项目的管理机关和管理手段、制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程序等,各有关部门务必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依法开展调查。
(二) 继续完善统计信息报送和共享机制。
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综合统计在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资料基本得以满足,顺利地完成了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服务的各项任务。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我们尽快建立政府统计资料共享制度,逐步形成各部门间良性互动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研究如何建立部门统计报表报送制度,把目录中的调查项目的统计资料按制度的规范要求报送到省统计局,形成部门统计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大家要树立大统计观念,明确职责,互通有无,有效地发挥政府统计体系的整体优势。
(三) 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搞好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宗旨和永恒主题。各部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从实现部门统计价值,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努力搞好统计服务。只有通过优质服务,让领导和公众认识到统计的重要作用,全社会才会重视统计工作,进而提高部门统计地位。统计服务除了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还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手段,对已经掌握的丰富统计信息,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在今年全省统计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小晶同志要求统计工作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实施,当好决策参谋。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增强统计的信息与监督职能。因此,各部门统计工作要结合本系统特点,努力为我省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民营经济发展等提供良好的统计服务,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 着力加强部门统计力量。
首先,各有关部门要把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设置专门统计机构,配齐专业统计人员,解决业务经费,创造工作条件。其次,要提高统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统计工作是一项时效性很强、专业性较高的业务,统计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及时洞察和揭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统计干部更新知识提供方便。广大统计人员要结合统计工作,在实践中勤于学习,敏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把握统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使自己成为统计工作的行家里手。第三,要提高部门统计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建设是改善部门统计工作手段,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在部门统计中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的现代化,不仅可以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强化统计服务意识,提高为党政领导决策的服务水平。要充分利用“数字福建”的平台,进一步改造、整合和挖掘各类经济信息。省统计局已初步建立了“三网一库”,各部门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特别是福建统计信息网,进行情况交流、数据搜集等。第四,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建立部门统计考核评比制度,把科学、合理、有效的评比办法建立起来,以推动和促进我省部门统计工作健康发展。各部门领导对从事统计工作的同志要多一份关爱,多一些支持,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那些勤勉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