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科技创新引擎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喜迎二十大”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四
来源:福建省统计局 时间:2022-09-27 08:50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了科技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党的指引下,福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打通发展堵点,科技改革攻坚实现多点突破。 

  (一)科特派制度巩固发展 

  20世纪90年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推动的一项重要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二十多年来,福建科技特派员制度经历了启动探索、完善推广和巩固深化阶段,从一个地方的探索实践上升为国家制度安排,从单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拓展到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宽领域、全要素、全链条的综合性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和《福建省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拓展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领域,实现科技特派员的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全覆盖,实现创业和技术服务领域一二三产业全覆盖。 

  (二)科技贷服务走深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程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自身规律,积极探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在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科技信贷结合、科技金融与科技资本市场结合等方面作出许多尝试和创新,初步形成了科技与金融互动的良好局面。2018年,福建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从2019年开始,省内16家金融机构相继签约开展“科技贷”业务合作,形成了“财政+科技+金融”的有效模式,以一定财政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增添动力。目前,“科技贷”金融服务已投放贷款2000多笔,贷款金额超百亿元。 

  (三)抓创新不问“出身”落到实处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理念,为福建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积极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向纵深推进,一是倡导“平等多元”的创新价值理念,建立“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等机制,英雄不论出处,谁能干就让谁干;二是树立“以贡献论英雄”的创新评价导向,深化科研项目、机构和人才评价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破除“唯论文”硬核措施;三是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精神,强化科技伦理治理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为一切敢创新、能创新的创新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筑牢创新生态环境制度保障。 

  二、扶持措施落地见效 

  福建以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为抓手,持续推出财税扶持政策举措,加强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助力创新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上取得新成效。 

  (一)财政支持不断加力 

  为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担企业创新风险,福建多举措补助企业创新,扶持企业创新发展。企业研发投入分段补助政策就是“驱动器”之一,2021年,全省有3707家企业获得研发投入分段补助14.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0%和30.0%。此外,福建加大对企业技术攻关支持力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2021年,全省共实施27项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经费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35.0%。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从2012年的48.1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2.00亿元;年均增长13.6%,比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平均增幅高5.6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的1.85%提升至2021年的2.92%。 

  (二)减税政策持续发力 

  近年来,福建不断推进税收优惠政策“滴灌”科技创新。一方面,进一步补齐政府服务短板,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税务服务,实现对企业点对点、一对一的精准服务,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直达快享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企业研发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有2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加计扣除减免税额达54.97亿元,是2012年的8.3倍,年均增长26.6%。另一方面,出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办法》等相关文件,大力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形成创新投入-政策支持-再投入的良性循环。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59.80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13.8%。 

  (三)金融保障服务增强 

  近年来,福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文件,通过“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科技+创投”等“科技+”方式,完善科技金融环境,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2021年,福建着力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和创新主体合作联动,率先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龙岩市,推出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中授信业务,为“知创型”中小微企业配置10亿元专项集中授信额度,为盘活知识产权资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2021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金额78.56亿元,其中专利质押金额63.08亿元,涉及项目479个;为643家企业发放省级科技创新券补助近2000万元,发放“科技贷”45.62亿元。 

  三、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福建紧盯“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目标,在“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上持续发力,高标准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和平台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科技部最新统计,福建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居全国第9位。 

  (一)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自2016年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福建坚持以用为导向,先行先试,实行多项自创区创新举措,全力推进自创区这一“创新引擎”建设,自创区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加快形成。福州片区马尾物联网产业园建成投用,成立全国首个物联网促进中心;厦门片区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投入使用;泉州片区半导体高新区落地半导体项目61项,总投资达1339亿元;自创区首个飞地科技园——福州大学永定区飞地科技园启动建设。2021年,福建自创区协同创新资金投入达5000万元,支持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共建25项协同创新平台项目,资助面覆盖全省所有高新区。科技部近期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对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厦门市和福州市分列第12位和第28位。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 

  福建坚持体制机制走在前,让政策公平惠及各类创新主体,为大众创新创业构建良好环境。2021年,全省拥有众创空间384家,其中国家级60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6531个,服务初创企业5520家,拥有入驻项目8273项;众创空间的常驻团队和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10775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913件。2021年,全省有在统科技企业孵化器147家,其中国家级23家;孵化器内有企业5213家,有在孵企业4169家;孵化器当年新增在孵企业1310家,当年毕业企业594家,累计毕业企业4572家;在孵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4.01亿元,申请知识产权7693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2620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600件。 

  (三)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日益完善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福建大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适应现代经济体系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搭建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体系。目前,全省拥有中国(福建)、中国(泉州)、中国(宁德)等3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厦门(厨卫)、中国晋江(鞋服和食品)等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及全国首个两岸知识产权调解仲裁中心。以国家级保护中心为牵引,福建还成立了宁德锂电新能源等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运营保护中心,进一步完善全省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四、科技投入有增无已 

  福建以加大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在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经费投入快速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R&D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270.9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968.73亿元,年均增幅达15.2%,比全国平均增幅高3.5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38%提高到2021年的1.98%。从研发活动类型看,基础、应用研究显著加强,2021年,全省基础研究经费27.92亿元,占R&D经费投入的2.9%,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应用研究经费70.06亿元,占R&D经费投入的7.2%,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从产业部门看,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投入258.99亿元,是2012年的4.3倍;年均增长17.7%,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增速高3.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34.3%,比2012年提高9.1个百分点。 

  (二)人才队伍加速集聚 

  福建以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延伸科技特派员制度内涵推动科技特派员将服务领域从第一产业拓展到第二、第三产业2018年以来,全省创新选认省市县三级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4572名、团队和法人科技特派员903个;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800个,项目总投资超75亿元;累计引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5400项次,服务农民超20万人,服务企业4000多家,培训群众超17万人次。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围绕产业发展、服务企业需求,着力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2020年,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共计76.2万人,是2012年的1.2倍。 

  (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亮点纷呈 

  针对前沿科学融合和重大领域创新资源集成度不够高等痛点,福建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科研机制,注重提能造峰,以开放灵活机制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争取国家在闽布局建设了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研发机构。同时,福建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加强合作交流,加快宁德时代新能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中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6家重大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全省已引进21个重大研发机构,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以及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45个、新型研发机构204家。 

  五、企业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福建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和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一)企业主体地位持续强化 

  从投入主体看,企业一直是福建科技创新投入的中坚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2021年,全省有690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是2012年的3.4倍,年均增长14.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3%,比2012年提高21.2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为186328人年,占全社会R&D人员全时当量的79.1%;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8.4%。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达771.65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79.7%;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14.0%。 

  (二)高新企业发展日就月将 

  高新技术企业是区域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牛鼻子”,是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创新主力军。福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等专项行动,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梯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和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服务机制。至2021年底,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7500家,同比增长15.0%;入库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5210家,同比增长48.0%。2021年,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0%,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的三分之二,创造了全省近一半的发明专利。目前,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位列全国第4位。 

  (三)企业创新实力竿头日上 

  福建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实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以不同所有制企业为重点的各类创新主体提升自主研发能力。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办研发机构2115个,是2012年的1.6倍;开展R&D项目30925项,是2012年的3.4倍;R&D项目经费投入800.59亿元,是2012年的3.9倍;申请专利51551件,是2012年的3.5倍;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5516件,是2012年的3.7倍。目前,全省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 

  六、科技产出成绩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知识产权创造、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根据科技部最新统计,福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66.38%,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9位。 

  (一)创新成果大有可观 

  近年来,福建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科技成果。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三维物体快速成型关键技术被《3D打印世界》列为2016年全球值得关注的前12大3D打印新技术之一;艾德生物自主研发出高灵敏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2021年,全省有1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二)知识产权创造硕果累累 

  福建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和研发,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知识产权创造成果丰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专利授权数从2012年的30497件增加至2021年的153814件,年均增长19.7%;其中发明专利从2977件增加至12561件,年均增长17.3%。至2021年底,全省共存有有效发明专利62156件,是2012年的8.0倍,年均增长26.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9件,是2012年的7.1倍。至2021年底,福建有效注册商标总数居全国第7位,有效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数居全国第2位,地理标志驰名商标数居全国第1位。 

  (三)科技成果转化欣欣向荣 

  福建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效益,促进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举办了“福建省光电产业技术对接会”“福建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推介对接活动”等促进专利技术转化的推介活动,共推介优秀项目成果347项,签约25项。此外,福建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扶持政策,修订《福建省企业重大科技成果购买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管理细则》,加大对福建省中科院STS计划项目和企业购买重大科技成果补助力度。2021年,STS计划配套项目立项支持73项,资助经费5800万元;科技成果购买后补助项目立项支持18项,资助经费629万元,有力推动境内外优秀科技成果在闽落地转化。2021年,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6320项,是2012年的3.0倍,年均增长13.1%;成交金额214.40亿元,是2012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6%。2021年,全省输出技术16121项,成交金额196.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9%和20.3%;吸纳技术17634项,成交金额630.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4%和22.6%。 

  (执笔:陈   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