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然 地 理
行政沿革
福建,简称“闽”。秦时置闽中郡,汉初(公元前202年)立闽越国,三国时置建安郡,唐开元13年置福州都督府,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北宋置福建路,南宋设1府5州2军八个同级行政机构,又称“八闽”。明清置福建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置福建省。1949年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
位 置
福建,位于北纬23°33′—28°20′、东经115°50′—120°40′之间。地处亚热带。背山面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福建,地处中国东海之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福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
地 势
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60.5%,居全国第一,有“绿色宝库”之称。
土 地
|
单
位 |
2001年 |
森 林 |
单 位 |
2001年 |
土地面积 |
万平方公里 |
12.14
|
森林面积 |
万公顷 |
735.37
|
山 地 |
万平方公里 |
9.10
|
森林覆盖率 |
% |
60.5
|
丘 陵 |
万平方公里 |
1.82
|
森林蓄积量 |
亿立方米 |
4.18
|
平 原 |
万平方公里 |
1.22
|
|
|
|
海域广阔
福建沿海有属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是寒暖流交汇地方,鱼、虾、贝、藻种类繁多,经济鱼、对虾、扇贝等海珍品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主要渔区。宽广的海域,为发展渔业提供良好场所。
良港众多
福建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且东部海岸曲折,多海湾、岛屿,较大港湾有22个,其中可供建设5—10万吨泊位的深水港有6处。
海
域 |
单位 |
2001
年 |
海岸线长度 |
公 里 |
3324
|
海洋渔场面积 |
万平方公里 |
12.51
|
浅海滩涂面积 |
平方公里 |
2701
|
河 流
全省内河水系密布。共有29个内河水系,663条河流,河流总长13569公里,较大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等水系。
河川年径流量
|
1168亿立方米 |
内河长度 |
1.36万公里
|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
1046万千瓦 |
可装机容量
|
705万千瓦
|
矿 藏
全省矿藏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也比较丰富,目前已发现有用元素矿藏上百种,上储量表有75种。
煤保有储量
|
11.54亿吨
|
铁矿石保有储量 |
6.28亿吨
|
铜保有储量 |
132.26万吨
|
高岭土保有储量 |
1.72亿吨
|
气 侯
福建处于亚热带、半亚热带地区,基本上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2001
年 | |
年平均气温 |
15.7—22.4°c
|
年平均降水量 |
1200-2400mm
|
年日照时数 |
1497-2174小时
|
民族语言
福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主要少数民族有畲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并有福州话、闽南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福建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重点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和华人超过800万人。
特 产
福建农产主要为稻、甘薯、甘蔗、茶叶和亚热带水果,福州密橘、莆田桂圆、漳州荔枝,厦门柚子尤为著名。沿海渔、盐业发达。东部山区多楠、樟等亚热带植物。工业有电子、造纸、制糖、木材等。手工业以漆器著名,更有寿山石雕闻名中外。
旅 游
福建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山青水秀,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全省拥有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2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省级森林公园,2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畲族婚礼、惠安女服饰等地方文化闻名海内外。
行政区划
全省划分为8个省辖市,1个计划单列市,46个县,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省会设在美丽的榕城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