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经济社会发展谱写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十七

发布时间: 2019-09-04 10:36 字号: 默认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万海坛儿女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从一穷二白迈向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迈向多元发展,走出了一条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

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逐期突破70年来,平潭迈着坚定的步伐,经济总量一步一个台阶,呈现逐次逐级加速扩张态势,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610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254.28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4167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6倍,年均增长9.0%;人均GDP由1949年的88元提升到2018年的55885元,年均递增7.5%。回首往昔,平潭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这一阶段,中华大地刚刚结束战乱,百废待兴,社会秩序重新建立,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开始走向正轨。岚岛儿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以勤俭节约、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抒写着崭新的历史。1978年,平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8万元,是1949年的3.9倍,年均增长4.8%;人均GDP163元,是1949年的1.5倍,年均增长1.4%,社会主义新平潭的建设事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1979-2009)改革开放至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前

这一阶段,平潭人民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解放思想,上下求索,扎实奋进,有力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平潭实现GDP72.72亿元,是1978年的30.3倍,年均增长11.6%,增速第一阶段提升6.8个百分点;人均GDP20484元,是1978年的22.2倍,年均增长10.5%,较第一阶段提升9.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为平潭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第三阶段(2010-2018)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至今 

2009年末综合实验区正式成立,平潭迎来了千年一遇、跨越发展的良机。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平潭,这个曾经的东南海防前线,开始迈向历史性的转型之路,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海峡两岸、大江南北乃至海内外各界人士聚焦、注目的一方投资兴业热土。40多万海坛儿女勠力同心,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谱写出开放开发、先行先试的新篇章。2018年,平潭实现GDP254.28亿元,是2009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7%,人均GDP55885元,是2009年的2.1倍,年均增长8.7%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1951年平潭财政总收入仅49万元,至1978年缓慢提升335万元,年均增速仅为7.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平潭财政实力快速增强1988年财政收入破千万元达到1034万元11年后1999年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2010年突破十亿元,达到19.15亿元201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111.49亿元,历史性突破百亿大关,是1951年的22753倍,年均增长16.2%。财政实力的显著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自然灾害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平潭产业结构较为单一,1949年三次产业占比为78.7:1.3:20.0,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之后,按照当时环境和现实需要,响应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同时配以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促进了工业积累。1978年,一产增加值比重降至37.2%,二产、三产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28.8%34.0%。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生产力迅速解放和发展,产业结构深刻调整。2016年,《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平潭紧紧把握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机遇,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方向,打响“平潭蓝”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18年,平潭三次产业占比13.6:28.3:58.1,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较1949年提升38.1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2018年平潭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2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49年827万元的31.5倍,年均增长5.1%。平潭立足海岛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渔业发展,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比重逐年提升2018年,全区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的82.3%,1949年提41.3个百分点水产品总产量42.33万吨,是1949年的33.9倍。

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借助实验区开放开发建设发展东风,建筑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2012年平潭建筑业增加值36.79亿元,首次超过海岛历史传统支柱产业——渔业,成为全区最大产业。2018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大关,达到64.95亿元,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78.06亿元,是实验区成立之初的2.3倍,年均递增9.7%。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张,成为全区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解放以来,平潭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尤其近年来,随着综合实验区、自贸区和国际旅游岛相继获批的“双区一岛”叠加政策支持效应逐步显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航运物流、海运快件、跨境电商、总部经济、类金融等新业态纷纷落地岚岛,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交通运输业强势增长。作为传统优势先行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近几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势头,2018年实现增加值59.32亿元,占GDP比重23.3%,强劲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66.3%,成为实验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18年全区共有航运企业80家,运力310万载重吨;运输船舶253艘,其中5万载重吨以上的11艘;完成货运量2493万吨,同比增长54.8%,货运周转量431.7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6.0%。

——金融业持续兴旺。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全区金融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2.03亿元累增到2018年的17.59亿元,总量翻了超过三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高达24.3%,成为全区所有产业发展中可持续性最强、韧性最足的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现逐年攀升态势,由2009年2.8%提升至2018年6.9%;行业占比从2009年的第九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四位,超过工业、房地产业及批零贸易业等,跻身全区四大支柱产业。201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48.76亿元,是1950年的150万倍,年均递增23.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08.61亿元,是1950年的204万倍,年均递增23.8%。

三、城乡建设如火如荼,交通发展日新月异

城乡建设如火如荼。解放初期,平潭还是个“光长石头不长草”的经济发展“后进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缓慢。1952年,平潭固定资产投资仅11万元,到1978年也只有611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实验区成立以后,平潭立志打破海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瓶颈制约,固定资产投资蓬勃发展,全区开发建设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新景象。2010年至2017年的8年时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7亿元,是1952-2009这58年投资总量的22倍,年均递增52.4%。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5.8%。

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内外交通运输系统不断健全,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平潭海峡大桥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平潭人民历朝历代进出岛只能依靠船舶的历史,真正意义上实现“天堑变通途”;2013年11月,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岚岛人民即将圆了高铁梦;2011年11月30日,“海峡号”首航,行走于平潭与台中之间2013年5月,“丽娜轮”运营,往返于平潭与台北港,两艘船让台湾海峡从天然阻隔的“黑水沟”幻化成两岸城际往来的“黄金线”,为两岸之间实现人货流通迈出了重要一步。岛内,平潭近年来建成、改造澳前西路、龙凤路、苏平路、东大路、芦中路、澳前北路等多条市政道路,“一环两纵三横”主干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验区致力打造“交通+美丽乡村”,改善村容村貌2014年以来,实验区投入2470万元用于建设“美丽乡村”道路272.19公里,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建成澳前客滚码头疏港道路、流水小城镇核心区路网等乡村道路,着力打造“镇镇有干线”,基本实现通乡镇公交全覆盖。

四、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先行先试推陈出新

对外经贸日益兴旺。平潭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2018年,平潭出口总额15.45亿元,是1995年1527万美元的15倍,年均递增12.5%;实际利用外资24631万美元,是1995年375万美元的65.7倍,年均递增20.0%。

两岸融合不断深化全国首创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创新举措,打破两岸职业认证壁垒,新设台资企业按大陆企业注册登记实现突破,台资企业注册累计超过1000家。两岸直航进一步优化,大幅降低“海峡号”“丽娜轮”票价,扶持“台北快轮”货运滚装航线发展,2018年度经平潭口岸出入境台胞超9万人次,增长85%。青年创业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新设两岸青年创业就业、教育交流培训基地,来岚交流考察、实习实训台湾青年8000多人。基层交流互动进一步深化,成功举办第七届共同家园论坛、闽台电影周等活动,在北京和台北举办两岸国学研讨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层治理融合进一步推进,加强两岸村里长交流,率先实现台胞参加村居换届选举,基层治理融合试点村居扩大至11个。台湾各界关注平潭开放开发,两地民间交流日益密切,到平潭参观交流台胞、台商不断增加,中国国民党、新党及台湾民间有识之士、智库专家积极参与,台商、台企特别是台湾青年逐步融入平潭就业创业,促进平潭与台湾两地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岚台贸易、三通运输进一步发展,2018年度全区岚台贸易进出口总额15.72亿元,同比增长45.0%,其中出口总额增长92.9%;经平潭口岸出入境台胞9.13万人次,同比增长84.8%;海上直航集装箱吞吐量2.72万标箱,同比增长58.7%。

国际旅游岛建设成绩斐然。2016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全区紧紧把握良好的发展契机,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方向,致力打造平潭旅游品牌,各项旅游指标呈高位增长。2018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84.32万人次,是2009年全年的15.3倍,年均递增35.4%;旅游综合收入56.74亿元,是2009年的97.8倍,年均递增66.4%。扎实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注重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南岛语族文化遗址公园成为平潭靓丽文化名片,南北街入选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街。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举办首届平潭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石厝人家列入全省首批标志性旅游产品项目。2017年《平潭石头会唱歌》登上华侨华人春晚,唱响两岸共同家园曲同年8月,知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五季首站选在了平潭进行录制,取得了巨大成功,引发收视热潮2018年,由杨丽萍团队为平潭量身打造的大型舞台剧《平潭映像》开启全球巡演,进一步打响平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平潭围绕“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开放开发的体制机制”要求,打造创新型政府,突出政策运用创新。自贸试验累计推出124项创新举措,其中8项举措被认定为全国首创,18项改革创新举措被列入省自贸试验第五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居全省前列,“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被商务部评为4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市场主体名称登记便利化”入选第三批全国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构建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实施区县机构整合,撤并精简行政层级,实行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与县委县政府、自贸片区管委会一体化运作。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场综合监管“六合一”、综合执法“八合一”改革,形成高效的政府运转机制。建设统一高效公共服务中心,在省纪委、省审改办等部门支持下,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国库支付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提升实验区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四个一”、商事登记“三证合一”等重要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五、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百姓获得感日益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平潭努力发展生产,积极扩大就业,着力改善民生,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18年,平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32元,2000年的8.3倍,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9元,比1949年增长了485.1倍,年均递增9.4%;住户存款余额由1951年的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50.54亿元;职工薪酬逐年攀升,职工工资总额由1957年的148万元提升至2018年的24.94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57年的556元提升至2018年的74146元。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5%,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168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每人每月462元,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710元,均居全省前列。实现区内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全额代缴。兜底保障低保群体,农村低保标准已从3960元/年提高至5544元/年,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也相应提高,从766元/月提升至1822元/月不等。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789户6158人,共发放城乡低保金2981.33万元。

邮电通信异彩纷呈建国初期,我国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平潭着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提升通信服务水平,把握“互联网+”时代机遇,助力数字经济发展。2018年末,全区固定电话总数达到6.13万户,相当于1952年的3227倍,住宅电话普及率48.3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自1992年投入使用,2000年已突破十万户,2018年移动电话用户总数39万户,是1992年的35483倍。邮电业务总量达17.78亿元,是1992年的322倍,年均递增24.9%。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14.7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35.2万户,其中4G用户数达29.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 26.4 万个,其中FTTH/O(光纤到户)端口达20 万个;移动基站数达 3186个,其中4G基站2222 个;NB-IoT(窄带物联网)网络基本覆盖全岛,城市光网覆盖率达99%居全省前列。

六、科教文卫齐头并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平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扶持政策,促进区科技型企业成长。组织开展认定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8家企业成功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备案,9家企业成功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开展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认定3家。纳仕达电子股份、宗仁科技有限公司已通过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认定,获得入库编号及荣誉证书,并享受研发费用补助等高力度扶持政策,宗仁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成功通过2018年第三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举办“岚台科技创新论坛”,促进岚台企业科技创新交流,为打造国际旅游岛、推进全区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注入科技元素,提升科技含量。建成全国唯一的海岛科研机构——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推动全区省级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15个乡镇共选派27名科技特派员。

教育发展加快推进。平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教育面貌。近年来,平潭着力建设、建成一大批教育项目,平潭一中新校区、福建师大平潭附中、麒麟小学、岚城中心小学、海坛幼儿园、如意幼儿园等多所新建学校相继投入使用,赛尔国际学校将于2019年正式招生,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潭校区迎来首批入驻学生1200名,实现平潭高等院校零突破。2018年末,全区各类学校140所,1949年增加55所;在校学生6.26万人,是1949年的15.1倍;全区中小学教师3718人,其中专任教师3251,是1949年的18.7倍2018年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9.58亿元。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昌盛常态化举办民俗文化节、文化旅游节、书画展、摄影展、舞蹈艺术节、青年歌手大奖赛等近百场文艺活动,丰富平潭群众的文化生活;启动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科技文化中心、金井湾市民运动中心、澳前片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风力田文体公园、区图书馆综合楼等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努力提升文体事业硬件水平。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流水镇北港文创村创办“石头会唱歌”文创聚落项目初具规模,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风博物馆、演艺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相继启动。常态化举办垒球、跆拳道、篮球、马拉松、定向越野、门球等赛事活动,成功承办两届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打造“风骑云泳”品牌赛事,组织开展风筝冲浪、自行车赛、帆船赛、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等体育活动,并荣获2018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最佳赛区奖、2018全国沙滩排球赛事贡献奖、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全国软式棒垒球试验基地、中国风筝冲浪基地等奖项或称号。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建成并投入使用平潭首家三甲综合医院——平潭协和医院,以协和医院为龙头,建设区域医疗服务技术、协作、信息三个平台和区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诊断、病理检验、远程会诊等六个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远程诊疗,资源共享,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信息化平台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通过专家初次验收,目前正在申请竣工验收二期建设项目正向省卫计委备案审核。截至2018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20个,较1949年增加了19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15个。病床床位1132张,是1949年16张的70.8倍卫生技术人员1446人,是1949年3人的482倍。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平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篇篇传奇时代华章。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今天,平潭行进在新时代,承载着历史的荣光,肩负着未来的希望。在平潭未来先行先试、开发建设、跨越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勠力同心、驰而不息,为谱写平潭新一轮开放开发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福建省统计局 维护单位:福建省统计局网络信息管理办公室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196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67号

网站标识码:3500000043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8009134 技术支持:福建拓尔通软件有限公司